赵武灵王在战国时期的胆略和军事才能,堪称历史上的一大亮点。若论他的军事眼光和决断力,定能在当时的诸位君主中排名前三。他开疆拓土,成功占领了云中、雁门两地,这两地的地理位置几乎是悬在秦国头顶的一把剑。更有甚者股票配资平台开户,赵武灵王亲自深入秦国腹地,亲眼勘察了秦国的地理环境以及军事部署,为未来的战争做足了准备,甚至为攻秦做了长远的策划。然而,尽管他拥有如此雄心壮志,很多人却认为,如果赵武灵王能多活几年,或许会有机会一举消灭秦国。对此,我持有不同的看法,我认为这一设想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。
首先,攻打游牧民族并不代表具备强大的战斗力。战国时期的游牧民族,尽管在战斗上具备一定优势,但其整体实力远远无法与后来的匈奴相比,单挑战国七雄时,胜算非常小。其原因主要有两个:首先,当时的骑兵并没有马镫,骑兵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;其次,游牧民族的武器装备普遍较为落后。因此,即便赵武灵王成功打击了游牧民族,这并不能证明他具备了强大的军事力量。秦国的崛起,正是与西戎部落的战争中一步步实现的。秦国从一个小小的秦邑,发展成强大的帝国,几百年来不断与游牧民族作战,最终在春秋中期占据了上风。尤其是在秦惠文王时期,秦国消灭了最强的义渠部落,游牧民族对秦国的威胁几乎已经消失。换句话说,赵武灵王攻打游牧民族的行为,秦国早在他之前就已完成。既然秦国能够在与游牧民族的战斗中占据优势,那么赵武灵王的所作所为并没有体现出特别的创新。
展开剩余61%再来谈谈攻入秦国腹地的可行性。从地理上看,云中和雁门两郡的确紧邻秦国,但这并不意味着赵军可以轻易突破,进入秦国的关中平原。首先,秦国在上郡驻扎有大量的重兵,这一地区是秦国防守游牧民族及抵御赵魏进攻的关键防线。如果赵军从东面入秦,首先必须经过上郡,而这将是极为困难的,秦军战力可不容小觑,尤其是经过秦惠文王时期的不断锤炼,秦军的作战能力不亚于赵军。其次,秦国修建了长城,使得赵军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关中几乎不可能。若赵军从北面进入秦国,面对的将是更为坚固的防御工事,且秦军在长城内设置了大量的郡县和重兵驻守,赵军根本无法轻易突破。此外,赵军的后勤供应问题也将成为一大难题,战线过长,补给困难,赵军能够坚持多久也成了一个问题。
更重要的是,赵国的整体实力相较于秦国,显然处于下风。自公元前360年左右,秦国开始进行变法改革,逐渐积累了强大的综合实力。此时的赵国在很多方面都无法与秦国抗衡,赵武灵王在位期间,多次在战争中被秦军击败,赵国在与秦国的较量中根本占不到便宜。赵国甚至不敢接受楚怀王的求援,足以证明其当时的国力远不如秦国。即便赵武灵王开辟了云中和雁门两郡,但这些地方的游牧民族并未完全服从,公元前297年,赵武灵王巡察时,还遇到了楼烦王的挑衅。为了安抚他们,赵国不得不将其迁南放牧,这种情况下,赵国根本无力向秦国发起大规模的进攻。反观秦国,当时的内政已经理顺,尽管没有直接干涉赵国的发展,但其主攻方向早已转向了魏国、韩国和楚国,赵国的威胁并未引起秦国的重视。
从人才角度来看,秦国的优势更为明显。宣太后、魏冉、秦昭襄王等人的政治和军事才能,足以让赵国感到压力。尤其是魏冉,他不仅能治国理政,还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将领。与赵武灵王的军事才能相比,魏冉的表现丝毫不逊色。加上白起的崛起,赵国根本无法与秦国相抗衡。白起的军事才能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,他斩首24万敌军,堪称一代名将。显然,如果赵武灵王再活几年,赵国依然没有机会超越秦国。
综上所述,赵武灵王想要通过攻入秦国腹地的设想,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。赵国的整体实力不足,面对强大的秦国,赵武灵王的梦想注定无法成真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